4月27日,由洋葱学园、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人工智能重塑教育新生态,AI走进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研讨会,在北京东方红学校成功举办。此次会议旨在探索AI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实现新时代下的教师角色转变。
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总校长、原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技术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刘雍潜,洋葱学园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杨临风,洋葱学园执行总裁黎海鹏,北京东方红学校总校长付彦军,株洲市芦淞区贺家土中学校长王维等400余位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以及教育工作者参与了此次研讨会。
AI赋能教学:关键在于“深度应用”
眼下,人工智能正成为推动教育体系重构、教学范式转型以及人才培养方式变革的重要引擎,“人机协同”也已成为教育模式的新常态。2025年3月,北京教委印发《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用AI赋能教学,将 AI 技术融合到各学科教育教学中,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数字素养和应用能力;利用AI学伴、AI教研助手等智能体,探索“未来课堂”新场景,构建新型“师-生-机”关系……
然而目前,大部分 AI 教育应用还停留在“语言工具”阶段,并不具备培养孩子自驱力、创新思维、提问能力等核心素养的能力,也难以高效服务于课堂教学。
“真正的教育科技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洞察。” 洋葱学园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杨临风表示。他认为,用AI赋能教学的关键在于“深度应用”,只有“深层应用”才能回到教育本质,带领学生走得更远,帮教师减负,同时有更多精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真正的AI智能学伴,需要深度融合意图理解、任务规划、工具调用、动态进化这四大核心技术能力,才能帮助学生把抽象知识真正学懂、学透,助力学生进行真正有用的学习规划,同时让老师教的更透彻。” 杨临风表示。
洋葱学园AI智能学伴,是洋葱学园集团自主研发的 AI 智能体,运用大语言模型、大数据和人机交互等前沿技术,融合游戏化教学设计元素,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层次、全流程的学习与情感需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轻松、专注的自主学习。
作为AI智能学伴的行业标准制定者,洋葱学园已经累计服务1.1 亿学生用户、376万教师用户,深度覆盖中国2844个区县的23万所学校,是国内应用最普及的 AI 智能学伴。
究其根本,在于洋葱学园解决了“动机激发”、“内容精心”、“方式平等”、“AI自适应学习”、“情感陪伴”等一系列与自主学习紧密相关的核心问题,完成了教育科技从学习工具到学习伙伴的转型。
“教育的变革,不仅仅是工具、应用、场景的改变,而是底层教育范式的改变。” 洋葱学园高中课程总监宋晶表示,回到学习本质,从学生视角出发进行课程设计,是洋葱学园过去十多年一直坚持的事。
当学生习惯自主学习,课堂时间也将从“填鸭式灌输”转向更有价值的思维碰撞,教师得以从重复讲解中解放。对此,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技术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刘雍潜也表示了认可,他认为,教师应顺应趋势,去发展“人机协作”的思维方式,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组织者、动力激发者、个性化教学服务者、学习陪伴者等,形成“AI+教师”的协同教学新形态,与学生共同成长。
事实上,在一些传统课堂中,“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与动态变化的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长期存在。教师疲于应对个性化辅导,学生陷入被动接受知识的困境,而学情评估往往滞后且缺乏针对性。
如何打破“教”与“学”的错配问题?洋葱学园也给出了解决方案:AI课堂,以学定教。
AI课堂:以学定教,重构教学底层逻辑
“人工智能高速发展,倒逼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学校的发展战略决定着孩子未来的生存空间。” 洋葱学园执行总裁黎海鹏表示。
当AI走进学校课堂,与老师协同,40分钟的教学工作中老师仅需8分钟的输出,其他时间均依靠学生来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学练准确率达到90%……黎海鹏介绍,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厦门海沧区11所学校,海亮70余所初高中,北京汉德三维教育集团12所学校,北京东方红学校等地真实的发生着。
洋葱 AI 课堂是老师、课堂与 AI 的完美结合,它以“以学定教”作为核心理念,通过“精准备课”、“学生自学”、“高效课堂”、“AI答疑”四步教学法,打造完整的教学闭环,实现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的转变。
在东方红学校,通过洋葱AI课堂,每周产生2458次课堂师生互动数据,反哺教学设计,教师月均能够产出16个动画微课与26个动态课件用于教育教学,在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后,还能对学生进行高阶思维引导与幸福教育。
在株洲市芦淞区贺家土中学,通过洋葱学园AI课堂系统,学校构建了‘师-生-机’三元交互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减轻了教师负担,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性也在同步提升。
那么,洋葱 AI 课堂究竟是如何服务于老师教学的每一节课?
在课前,教师在8000余部数字化课程资源中选定课程,AI自动生成分层任务,并分享给学生;在课中,学生通过AI任务开展自主探究,教师实时监测学情,并精准干预;AI动态分析课堂数据,精准定位高频错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补充讲解后,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突破重难点;对于个性化的问题,引导学生与AI互动,实现疑难点当堂化解。
“我们希望AI能够帮助老师解决100%的课堂问题,成为每个老师的 AI 助教,也成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化老师。” 洋葱学园产品负责人樊志勇表示,这并非要替代教师,而是让每个老师都能成为“超级教师”,让所有中国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
课堂本质:理解学习,内化知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者正面临一个深刻的悖论:当知识获取变得空前便捷,为何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创新能力却在下降?这种认知困境,促使着教育科技企业不断去重新审视“课堂的本质”……
洋葱学园教育研究院院长金政国指出,为了让学生习惯“理解性学习”,全面内化知识,理解每个学科知识背后的底层逻辑,洋葱学园以“布鲁姆提问法”为引,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让 “学思课堂”得以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实现。
研讨会当天的公开观摩课上,北京东方红学校高中二部数学老师代琳现场教学示范,实践了一节40分钟的“学思课堂”全流程,也再次展现了AI 赋能教育的强大魅力。
在讲解“正弦定理”这一概念中,代老师先是通过互动问答、互动讨论,来了解学生“解三角形”这一初中知识的掌握情况,再组织学生使用洋葱平板进行AI自主学练,巩固核心知识;根据实时的大数据平台,她清晰的了解到每个同学的答题情况,通过精题讲解,来攻克共性错题。面对错误率较低的问题,老师并未全部讲解,而是引导学生与AI互动,让AI来答疑,当堂解决学习问题。
了解、应用与驾驭 AI 的过程,实则是数字素养与专业技能提升交融的进程,这非但不会耗费教师精力,反而为教师队伍建设开辟了新赛道,有力推动学习课堂效率实现“质”的飞越。
“运用 AI 和教育教学结合,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已经成为我们学校近阶段的核心任务之一。” 北京东方红学校总校长付彦军认为,这种教学相长的生态,可以让教师更专注于教学设计和个性化辅导,让每一节课更具趣味性和探索性。
AI自然嵌入教学流程的始末,这也再次验证了杨临风对于教育科技的核心洞察:AI赋能教学的关键在于“深度应用”。这种深度,并非停留在作业自动批改或题库推送的浅层交互,而是通过对教学全链路的系统性重构,实现人机协同的认知升级。
在AI新时代的浪潮下,学校教育变革已势在必行,教育的未来,在“人机共生”处生长。作为教育科技企业,洋葱学园也将持续深耕,以AI为支点探索“教”与“学”的赋能路径与价值边界,为更多学生、教师构建认知跃迁的引力场,推动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