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 “人工智能 +” 行动的意见》中 “构建智能化情景交互学习模式” 要求的推进,课后服务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延伸环节,正迎来智能化升级。伴鱼智学依托 AI 技术研发的 “智能学伴” 系统,通过 “灵活化学习方式 + 丰富化资源供给”,推动学生“主动学习”。
在课后服务场景中,伴鱼智能学伴的核心功能在于 “作业辅导”。学生进入系统后,只需上传当天作业清单,AI 老师便会自动拆解任务、自动计时、自动批改。在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中,AI老师会一直陪在孩子身边。当学生做作业遇到问题时,随时呼叫AI老师来帮忙解答。
这种规划模式在实践中成效显著。以前课后服务时,学生常因不知道先做哪科作业浪费时间,现在有了智能学伴的引导,他们不仅能按时完成任务,还会主动利用剩余时间做拓展练习。
为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伴鱼智能学伴整合了近 2 亿题库资源与多学科精讲课程,涵盖语文古诗词解析、数学思维拓展、英语绘本阅读等内容。学生完成作业后,可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学习模块:喜欢文学的学生能跟着 AI 老师赏析唐诗宋词,点击屏幕即可查看字词注释与创作背景;对科学感兴趣的学生可观看 “AI 实验演示”,了解浮力、重力等物理原理的实际应用。丰富的资源供给,让课后服务成为学生拓展视野的 “第二课堂”。
在交互体验上,智能学伴支持语音、视频、文字多模态互动,贴合中小学生认知习惯。三年级学生小林在学习 “动物的生命周期” 时,通过视频模式向智能学伴展示自己饲养的蚕宝宝,系统不仅能识别蚕的生长阶段,还会提问:“蚕宝宝结茧后会变成什么呢?我们可以一起查阅资料了解哦!” 这种情景化交互,让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与生活紧密结合。
针对农村地区课后服务资源短缺问题,学生们通过伴鱼智学接触到城市学校的优质课程资源,英语发音准确率提升,数学思维题解题能力明显增强。伴鱼智学有效弥补了农村学校课后服务师资不足的短板,为教育公平提供了技术支撑。
伴鱼智学业务负责人陈现麟表示,未来将继续优化伴鱼智学的功能,计划加入 “小组协作学习” 模块,让学生通过 AI 平台组队完成项目式学习任务,进一步落实国务院 “推动开展方式更灵活、资源更丰富的自主学习” 要求,让课后服务真正成为学生能力提升的 “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