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产业变革浪潮下,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智能制造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简称“智能制造技术专指委”)暨全国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025年度工作会议,近日在黑龙江哈尔滨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吸引全国200余所院校、企业、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代表齐聚,以“AI赋能,智创未来”为主题,共商职业教育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协同发展的创新方向,为制造强国建设注入职教动能。
政行企校联动:筑牢产教融合“共生”基石
开幕式上,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焦光纯指出,本次会议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部署的关键实践。通过搭建跨区域、跨领域协作平台,为机械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智慧碰撞场”,将推动产教融合从“简单协同”向“深度共生”升级,助力职业教育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全国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在主旨讲话中强调,面对全球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趋势,职业教育必须主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他明确,智能制造技术专指委需立足机械行业产教融合核心阵地,以“AI+职业教育”为突破口,聚焦高端装备、智能机器人等领域人才缺口,通过动态优化专业布局、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为产业升级输送“懂技术、会创新、能落地”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会上,陈晓明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许朝山共同为2025年度新增选的专指委副主任委员周宏明及40名委员颁发聘书,进一步充实专指委智库力量,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人才支撑。
多维对话献策:擘画职教高质量发展蓝图
围绕智能制造技术专指委与共同体年度工作成果,与会专家展开深度交流。智能制造技术专委会秘书长、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周斌介绍,2025年专指委重点推进“AI技术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实训基地智能化改造”等专项任务,已联合30余家头部企业开发15门“岗课赛证”融通课程,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精准对接。
共同体秘书长、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崔晓辉透露,通过“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三链深度对接,共同体已促成20余项校企联合攻关项目落地,覆盖工业机器人运维、智能产线设计等关键技术领域,有效破解产业发展技术难题。
陈晓明以《基于机械行业产教科融合的专业建设思考》为题,系统阐释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逻辑。他提出,专业建设需紧扣制造业“智改数转”趋势,以“人工智能+专业群”模式重构课程内容,将工业大数据分析、数字孪生技术等前沿模块嵌入教学体系,同时强化企业导师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机制设计,让职教人才培养更具产业适配性。
许朝山结合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双高计划”建设经验,分享学校在智能制造专业群数字化转型中的实践:通过建设虚实结合的智能工厂实训平台、牵头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培育“工匠型”双师团队,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为同类院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范式。
多元视角碰撞:聚焦职教国际化与技术前沿
院校与企业代表的主题分享为会议注入多元活力。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李粉霞以“职业教育服务区域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为例,提出“专业集群+产业园区”协同发展模式,助力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专业群带头人戴琨聚焦“新形态教材开发”,分享基于真实生产案例的模块化教材设计经验,让教学内容更贴近产业实际。
企业界代表也带来前沿实践成果。江苏汇博机器人提出“产教融合共同体国际化行动方案”,计划联合“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院校共建海外培训中心,推动中国职教模式与技术标准“走出去”;亚龙智能装备集团展示具身智能技术在工业机器人教学中的应用场景,为实训教学升级提供技术参考;高等教育出版社相关负责人围绕“金专业”建设标准,探讨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助力职教资源优化配置。
牵头单位表态:深化协作赋能产业升级
作为智能制造技术专指委副主任委员单位及全国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会议总结中明确,将持续发挥“双牵头”优势,通过建设跨区域资源共享平台、联合开展技术攻关项目、培育产教融合标杆案例,推动成员单位从“松散合作”转向“深度绑定”。
学校计划未来三年内,重点打造10个“AI+智能制造”示范性实训基地,开发50项具有行业引领性的教学标准,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迈进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
此次会议的召开,不仅为全国机械职业教育与智能装备产业深度融合提供顶层设计与实践范式,更标志着以人工智能驱动的职业教育新模式进入加速落地阶段。与会各方一致认为,唯有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智能制造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制造强国建设筑牢人才根基。( 供稿: 贾丽娟 吴昊)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