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传统电商 APP,铺天盖地的促销弹窗、真假难辨的好评截图、层层嵌套的比价陷阱,这些貌似在帮助消费者决策的工具正把消费者困在一个个锁死的笼子里,消费者如同被剥夺听觉与视觉的行者,在虚假信息的暗礁间艰难摸索。
2025 年 AI Agent 大火,从大模型对话应用开始转向一些垂类领域,现在有强烈的迹象表明,这场“大火”开始烧向电商领域了。标志性的事件是,不久前 OpenAI 与 Stripe 联手推出了 Agentic Commerce Protocol(智能体电商协议),这让“智能体导购”成为消费者航行的灯塔。智能体电商是一场完全可以比拟互联网革命的变革,这场变革不仅重构购物体验,更通过精准适配消费者的三类核心购买心理,催生新的财富入口。
我在两年前提出 AI 社交电商的概念,其核心的观点就是 Agent 赋能社交电商,催生新的互联网业态。为此我和几个合伙人开始创业,用不到 2 年时间完成了“说个事”(APP/小程序)的开发上线,这非常可能是行业里首个智能体社交电商。
广告插播完闭,转入正题。
传统电商市场上消费心理的困局
a16z 的合伙人 Alex Rampell 将消费行为划分为冲动购买(Impulse Buys)、日常必需品(Routine Essentials)和重大人生购买(Life Purchases)三大类。
重大人生购买的核心心理是“决策安全感”,消费者愿意投入大量时间研究,渴望获得专业可信的建议。但在传统电商平台,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需在数十个品牌间比对配置参数,挑选家具时要从数千条“水军好评”中甄别真实质感,这种信息碎片化与虚假性直接摧毁了决策安全感。值得买科技的调研显示,60%的用户购物咨询集中于“该买什么”,本质是传统模式无法满足重大决策中的信任需求。
日常必需品消费的心理关键词是“效率优先”,消费者希望以最低精力完成重复性采购。但传统电商的“搜索 — 跳转 — 下单”模式,迫使用户每周重复比对生鲜价格、分析日用品品质信息,将本应自动化的流程变成了繁琐任务。沃尔玛 CEO 董明伦曾直言:“长期以来购物者被迫在搜索栏与商品列表间挣扎”,精准点出了日常消费中的效率缺失。
冲动购买则源于“情绪触发”,依赖即时性的兴趣激发与便捷转化。但传统电商的弹窗广告、限时抢购等手段,往往与用户真实需求脱节,要么引发反感,要么导致“买完即悔”的非理性消费,未能真正契合情绪驱动的购买本质。
破局:Agent 技术重构交易闭环
2025 年,OpenAI 与支付巨头 Stripe 合作推出 Agentic Commerce Protocol,标志着 AI Agent电商从概念走向现实,为破解三类消费心理困局提供了技术密钥。这一合作并非简单的“AI+支付”叠加,而是构建了从需求理解到履约完成的全链条自动化能力,让智能体真正成为消费者的“听觉与视觉延伸”。
这个核心突破在于打通了“意图识别 — 商品匹配 — 支付履约”的闭环。美国ChatGPT 用户已能直接在对话中向 Etsy 卖家下单,只需说出“想要一款适合北欧风客厅的羊毛地毯,预算 500 美元以内”,智能体便会自动筛选符合风格的商品、验证卖家资质、比对历史评价,确认后通过 Stripe 生成的一次性虚拟卡完成支付。这种“对话 — 确认 —成交”的模式,彻底终结了传统电商的多步骤跳转折磨。
Stripe 提供的技术支撑解决了 AI Agent 交易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其开发的 SDK 允许智能体调用支付、计费、发卡等全套金融工具,生成的虚拟卡可设置与订单金额完全匹配的额度,交易完成后自动停用,既保障了资金安全,又避免了超额消费风险。更重要的是,这套系统能实时验证购买意图与实际交易的匹配度,例如用户指令为“预订 300 美元以内的纽约至旧金山航班”,智能体生成的虚拟卡将仅可用于该航线的合规订单,从技术上杜绝了虚假交易与决策偏差。
OpenAI 选择从 Etsy(540 万卖家)和 Shopify(约 300 万商家)切入,精准把握了 AI Agent的能力边界。这两个平台的商品多属于需要个性化推荐的生活方式类产品,恰好对应重大人生购买与部分冲动消费场景,为智能体发挥信息整合优势提供了最佳试验场。截至 2025 年10 月,该合作已使参与商家的复购率提升 27%,证明了技术对消费心理的精准适配。
AI Agent 如何激活消费潜能
OpenAI 与 Stripe 的技术架构,本质上是为三类消费心理行为模式量身打造的解决方案。通过重构信息传递与决策流程,智能体让消费者在每类场景中都能获得匹配需求的体验,释放出被传统电商压抑的消费潜能。
1)重大人生购买:从“决策焦虑”到“可信推荐”
重大人生购买的决策周期长、信息需求深,AI Agent 通过“专业顾问”角色重构信任关系。以购买笔记本电脑为例,传统模式下用户需自行研究 CPU 型号、显卡性能等专业参数,面对“水军好评”真假难辨;而智能体可整合专业评测机构数据、真实用户长期使用反馈、甚至拆机测评视频信息,生成可视化对比报告,明确指出“适合设计工作的机型推荐MacBook Pro,性价比之选为联想小新 Pro”。
OpenAI 的模型能深度理解用户的隐性需求,当用户询问“适合摄影专业学生的电脑”时,智能体会自动关联“高色域屏幕、大存储容量、便携性”等核心指标,而非简单匹配关键词。这种超越表层需求的理解能力,正是对重大人生购买中“专业信任”心理的精准回应。数据显示,使用智能体推荐完成重大购买的用户中,83%表示“无需额外查阅其他信息”,决策时间缩短 72%。
2)日常必需品:从“主动繁琐”到“被动精准”
日常必需品消费的核心诉求是效率,AI Agent 通过“自动化管家”角色解放用户精力。传统模式下,消费者需定期检查冰箱库存、比对洗衣液价格、牢记纸巾补货时间;而智能体可通过物联网设备联动或历史消费分析,实现“预判式采购”—— 当检测到用户家中牛奶剩余量不足 1 升时,自动询问是否需要按常购品牌补货,确认后即刻通过沃尔玛接口下单,次日送达。
这种“意图驱动”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指令驱动”交互。用户无需逐项下达“打开APP— 搜索商品 — 加入购物车 — 填写地址 — 支付”等低阶指令,只需设定“每周补充家庭常用食材”的高阶目标,智能体便会自主完成清单制定、跨平台比价、优惠券核销等全部操作。Stripe 的自动计费系统还能实现定期账单汇总,让用户对日常开销一目了然,契合了必需品消费中“省心可控”的心理需求。
3)冲动购买:从“盲目触发”到“理性共鸣”
冲动购买的情绪驱动本质,曾被认为是 AI Agent 难以适配的领域,但 OpenAI 与 Stripe的合作给出了创新解法。传统电商的冲动消费多由低俗弹窗、虚假折扣引发,导致用户事后后悔;而智能体通过学习用户的风格偏好、消费场景与预算底线,能在情绪触发瞬间提供“理性共鸣”的推荐。
例如用户刷到音乐节视频后随口说 “想买件适合蹦迪的外套”,智能体不会立刻推送高价商品,而是结合其既往购买的休闲风格、常穿的 M 码尺寸、200 美元以内的服饰预算,筛选出 3-5 款兼具时尚感与舒适性的选项,并附上 “面料透气、活动方便” 等针对性评价。这种推荐既满足了即时情绪需求,又通过精准匹配降低了后悔概率。Freda 的研究显示,AIAgent 引导的冲动消费退货率仅为传统电商的 1/3,证明了理性与情绪的平衡之道。
生态重构:Agent 导购成为财富新入口
三类消费心理的精准适配,让 Agent 购物顾问无可争议地成为新电商的核心入口,推动互联网经济的权力结构发生根本性转移。这种变革不仅改变了消费体验,更重塑了价值链的利润分配格局。
流量入口的迁移正在发生。传统电商时代,Google 等搜索引擎掌握着流量分配权,商家需支付高额点击成本(CPC)获取曝光;而 AI Agent 时代,用户直接向智能体下达需求,ChatGPT 等平台日均处理 25 亿条指令,已达到谷歌年搜索量的 18%。沃尔玛甘愿开放核心交易数据与 OpenAI 共享,正是看清了智能体将取代搜索引擎成为流量枢纽的趋势 —— 谁控制了 Agent,谁就控制了消费决策的起点。
对商家而言,这场变革是机遇与挑战的并存。小商家得以绕过平台流量壁垒,直接接触有明确意图的客户,即使失去部分追加销售机会仍能实现净收益;但依赖“页面设计、评论操控、广告投放”的大商家则面临危机,因为 Agent 购物模式下,用户不再访问品牌网站,商家失去了通过视觉设计与心理暗示提升订单价值的机会。这种分化迫使商家重新思考核心竞争力 —— 从“流量运营”转向“产品力与服务力”的本质回归。
据 GPT 估算,冲动购买、日常必需品、重大人生购买三类在线市场规模合计达 3 万亿美元,而全球 AI Agent 赛道 665 亿元融资与 44.8%的年增长率,更昭示着产业爆发的临近。那些能构建智能体生态(如 OpenAI)、提供技术基础设施(如 Stripe)、精准适配消费心理的企业,正在抢占财富高地。当 Agent 购物顾问成为标配,这场重塑互联网经济的革命,终将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在清晰、可信、高效的体验中,真正享受技术带来的财富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