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朵云”覆盖整个校园,
教学与科研将如何变革?
锐捷网络与黑龙江东方学院联合举办的
线上研讨会为此提供了答案。
近日,锐捷网络与黑龙江东方学院联合举办“一云多用”线上研讨会,聚焦云桌面平台如何赋能教育多场景资源畅享。全国20余个分会场、逾300名教育界同仁齐聚云端,共探教育数字化发展。会上,锐捷网络系统阐释了“高校一朵云2.0”解决方案;黑龙江东方学院网络信息中心李兆祥主任应邀出席,分享了学校的“一云多用”建设经验,同时在会议过程中呈现了云桌面在机电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真实应用成效。
一云多用线上研讨会
锐捷网络“一云多用”解决方案:
构建集约化、场景化的云桌面算力平台
“一云多用”是指通过统一的云桌面算力平台,实现多个教学、科研、办公、AI应用场景的资源共享与灵活调度。锐捷网络发布的“高校一朵云2.0”解决方案,旨在打破传统机房资源固定、管理分散的局限,构建一个集约化、泛在化、智能化的云端算力基座,更好地支撑高校的数字化转型。
云桌面算力平台采用融合的桌面管理架构,将CPU、内存、GPU、存储等硬件资源池化,支持按需动态分配。例如,上课时段优先分配算力给教学桌面,夜间或假期则调度闲置资源给科研项目,实现“分时复用”。同时,平台支持跨品牌GPU统一管理,异构融合技术让不同显卡协同工作,既降低授权成本,又满足AI训练等高算力需求。充分体现了“一云多用”的灵活性。
同时,云桌面算力平台还具备分级分权管理机制,可精细控制不同院系的资源访问权限,避免操作冲突。同时,数据统计功能为管理者提供资源使用率、软件排行等指标,辅助机房改造、采购决策,改变了过去凭经验决策的模式。
锐捷一朵云2.0方案覆盖如教学桌面(如公共机房、专业机房)、算力AI桌面(如科研计算、AI应用)、办公桌面等十大应用场景。在专业机房场景中,平台可根据课程需求灵活分配GPU资源;在远程实训场景中,学生可随时随地登录专属桌面,延续实训数据。这些场景通过统一平台实现“不同终端类型融合、课堂教学与教师办公融合、桌面算力与AI应用融合”,有效解决了“忙时不够用、闲时不能用”的资源错配问题。
黑龙江东方学院“一云多用”建设实践:从资源整合到教学赋能
01 从传统PC到云平台的转型动因
黑龙江东方学院始建于1992年,是黑龙江乃至东北地区首所民办高校,现设有46个本科专业。自2021年启动项目制教学改革以来,学校在试点中发现传统机房存在算力不足、桌面环境独立、管理低效等瓶颈。学校于2025年正式规划建设“全校一朵云”,旨在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共享效率,以集约化路径响应教育数字化战略。
黑龙江东方学院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李兆祥分享经验
02 云桌面资源池化实现集约高效共享
构建集约化云资源池
学校整合47台服务器及1100点VDI终端,打造了4688G可调度GPU的算力池,建成了覆盖信息工程、机电工程、艺术设计、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等学院的17间专业机房,实现多终端无缝接入和算力灵活调度,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
打造泛在化学习环境
平台打造了"人人、时时、处处"可学的泛在化学习环境,师生可通过云终端、WEB端、个人电脑等多种方式随时随地访问专属桌面,有效解决了公用电脑环境重置、数据携带不便等教学痛点,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和实训连续性。
打造人人时时处处可学的泛在化学习环境
实现数据驱动的管理效能提升
在管理效能方面,平台通过多维度数据监测和可视化分析,为教学质量评估与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大型考试环境部署时间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同时,平台整体建设成本较传统PC模式降低约20%,体现了显著的绿色经济效益,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样板。
以数据助力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估
03 云桌面成为教学科研新引擎
“一云多用”模式成功破解了各二级学院的教学与科研瓶颈。在机电工程学院,GPU资源实现从“固定分配”到“按需调度”的跨越;艺术设计学院让学生从“依赖固定机房”到拥有“随时随地可用的顶配画室”;信息工程学院则实现了从“资源受限”到“算力随需而动”的转变,并为智能算法、AI应用等科研任务提供了安全、灵活的高性能算力支持。
云桌面在各二级学院的应用
一云多用,不仅是对“统筹、集约、共享”原则的响应,更是深刻重塑教学形态、释放教学科研创新潜能的战略性选择。
教育的未来,是数字化的,更是智能化与人本化的。通过此次合作与分享,锐捷网络与黑龙江东方学院正携手证明:当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本质,我们便能更好地赋能每一位师生,让教育展现无限可能的未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