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 “校地合作,关爱儿童”三下乡实践团队,以创新情景课堂为载体,为乡村儿童带来一场知识与趣味交融的暑期盛宴。从人民币上的山河图景到巧手创造的劳动价值,从反霸凌安全教育到一对一课业辅导,志愿者们用多元实践为孩子们的成长赋能,让知识的星光点亮乡村暑期。
志愿者们与小朋友们展示成品
纸币为媒——解码货币里的中国故事
“原来 20 元纸币背面画的是漓江!”当志愿者李鉴钢展示第四套人民币时,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呼。在“钱币里的中国”情景课堂上,志愿者以人民币为线索,通过实物对比、动画演示,系统讲解五套人民币的演变历史,揭秘 20 元面额“失而复现”的趣味冷知识。在山河探索环节,孩子们化身 “地理小侦探”,根据纸币背面图案竞猜祖国名胜——1元的八达岭长城、5元的巫峡十二峰、50元的黄河壶口瀑布…… 随着一幅幅壮丽图景展开,西藏布达拉宫、江西井冈山五指峰的美景让课堂化作流动的地理图鉴。而在价值启蒙部分,志愿者结合笔记本、钢笔等日常用品价格,引导孩子们计算开销,让“劳动创造价值”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扎根。
货币历史趣味课堂
寓教于演——筑牢校园防霸凌“安全网”
“面对欺负要大声说‘不’!”在预防校园霸凌专题课堂上,志愿者熊竟童用互动情景剧,将安全教育变得生动可感。课堂以真实数据切入——“每 3 位同学中就有 1 人可能遭遇不当对待”,结合语言羞辱、肢体冲突、关系孤立等典型案例,帮助孩子们识别霸凌行为。通过角色扮演,孩子们现场演练如何坚定拒绝挑衅、及时向老师家长求助。志愿者曾忆雯还分享了加拿大“粉色 T 恤日”的暖心故事,鼓励大家用集体力量抵制霸凌。当全体孩子齐声喊出“拒绝校园暴力”的口号时,守护成长的安全防线已然筑牢。
预防校园霸凌讲解
精准辅导——定制乡村儿童学习 “加速器”
教室里,孩子们低头专注书写作业,遇到难题时,举手示意后便能得到志愿者一对一的贴心指导。实践团队创新打造“自主+陪伴”式课业辅导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志愿者为引导,针对乡村儿童学习需求提供精准支持。志愿者们俯身倾听疑问,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拆解数学难题、辅导语文阅读,让课堂充满温暖的求知氛围。“以前遇到不会的题总着急,现在哥哥姐姐一讲就明白了!”一名小学生笑着说。
学业辅导
巧手变现——搭建微型经济启蒙“实践场”
折纸课堂里,千纸鹤与纸船翻飞;粘土工作台上,小动物与水果栩栩如生。在“巧手银行”情景实践中,志愿者为孩子们搭建起微型经济生态圈。孩子们用折纸、粘土作品换取“巧手币”,再到“奇妙兑换集市”选购文具、玩具。“我捏的小兔子换了两支铅笔!”糖糖举着“劳动成果”满脸自豪。这场寓教于乐的实践,让孩子们在创作与交易中,直观理解劳动价值与商品交换的经济学原理,欢笑与收获交织成最生动的成长课堂。
巧手创物交易站活动
从纸币上的山河漫游到巧手创造的价值体验,志愿者们用创意与温情,为乡村儿童打开了一扇扇知识之窗。当孩子们带着新学的知识与技能告别课堂,勤俭奋斗的种子、自我保护的意识、探索求知的热情,已悄然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这场充满温度的情景课堂,正是高校服务乡村教育、赋能儿童成长的生动注脚。
合影留念
(梁爽 李鉴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