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融入教育血脉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的校训与红色金寨的革命精神深度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建育人体系。学校党支部三年间召开支部党员大会36次、支委会39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36场,将 “三会一课” 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党员教师带头开展40余节示范课,《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探究》等市级课题成功立项,带动20余名教师获市县级教学大奖。
在思政教育创新中,学校打造 “金寨红” 德育品牌,20华里远足活动已成为传承红军精神的经典项目 —— 九年级学子徒步穿越革命老区,家长自发组成 “陪走团”,让红色基因在行走中传承。红色短剧《红岩魂》斩获全县展演一等奖,学生吴云舒作为优秀少先队员代表出席六安市少代会,彰显了党建引领下的育人实效。
特色五育赋能全面发展
金寨县志成中学以 “师生互见 —— 齐美(七每)” 德育体系为骨架,将 “立德树人” 的初心编织进校园的每一个日常。每天暮省、每周 “校长下午茶”、每月 “志成大讲堂” 等常态化活动,构建起 “时时育人、处处育人” 的格局。三年里,李镇西、宋泊君等14位教育名家做客 “志成大讲堂”,累计吸引家长听众超10000人次,家校共育案例获县教育局专项表彰,如阳光雨露般的浸润式德育体系成为全省标杆。
体教融合成果斐然,学校足球队 2024 年斩获全县男女足冠季军,成功申创国家级足球示范校。400米标准运动场每日人声鼎沸,篮球联赛、田径运动会等赛事常态化开展,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较托管前提升25%。美育熏陶则通过50个社团兴趣班实现全覆盖,“志成好声音”“学科节” 等活动让1400名学生找到个性发展舞台。每个孩子在运动中强健体魄,在艺术里滋养心灵,每一个志成好少年都以 “健全的人格” 在奔跑与吟唱中自然生长。
智育提质依托海亮智慧平台,课堂改革聚焦 “双主互动”,学校推行 “推门听课周” 制度,三年来累计开展随堂课观摩 120余节,出台《课堂教学管理 “十不准”》规范教学行为。海亮入驻后的首届毕业生在2023年中考中勇夺桂冠,以726分拿下全县第一,700分及以上学生多达10人。
开放办学共筑育人生态
“让家长走进校园” 的承诺转为制度化实践,志成中学的家校育人正呈现出双向奔赴的良好发展态势。学校创新开展 “家长系列校长下午茶”,80余位家长走进后厨参与食材验收,推动食堂优化为 “两荤一素一汤” 9元餐标,师生同价同餐。膳食监督委员会每日检查留样,明厨亮灶系统实时监控,食堂在六安市食品安全专项督查中获 “管理规范” 最高评价。当学校的管理晒在阳光下,家校共育便不再是口号,而是滋养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养分。
后勤服务从 “保障型” 向 “创新型” 转型。学校为8000平方米教室安装窗帘,将饮水机从高层移至一楼,开设早餐服务供应10余种品类,后勤不再是 “幕后的默默付出”,而是以看得见的细节优化、暖人心的应急响应,让服务与师生的日常需求同频共振。2023年冬季暴雪期间,后勤团队连夜清扫积雪并撒盐融冰,确保校园安全无事故,细节服务赢得家长朋友圈刷屏点赞。
从 “经验教学” 到 “科研跃迁”
海亮教育 “青蓝工程” 与校本研修结合,形成 了 “引进来 + 走出去” 的教师培养模式。三年间学校组织赴福建邵武 “五美课堂” 展示、中考研讨等研修活动 20 余场,1200 余人次教师受益。数学组在廖祥铎名师工作室引领下,青年教师张音杰等快速成长为教学骨干,生物地理组在 “国培计划” 中获全县教研展示一等奖。越来越多的课堂经验灵光一闪,沉淀为 “可复制的教学模型”,教师的成长之路,正悄然完成从 “经验传承” 到 “科研赋能” 的范式跃迁。
师德师风是教师立身立教的根本,学校实行 “双承诺制”,教师签订《廉洁从教承诺书》《师德师风责任书》,通过警示教育片观看、红色教育基地研学等活动,打造出 “存爱求真,勤研巧教” 的教风。在2025年师德师风评估中,学校教师满意度获评佳绩,印证着志成中学深耕师德的点滴匠心。
从 "黑板粉笔" 到 "云端共生"
让成长有迹可循,让教研打破边界,海亮教育科技服务集团的众多科技产品纷纷落地志成中学。“星动力” 智慧评价系统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五维成长可视化,即时激励功能让学生个性化发展轨迹可追溯。“鸿儒教研” 平台支持跨学科同课异构,语文组以 “病毒” 为主题的跨学科教学案例获省级奖项。校园安防系统实现 “网格化 + 智慧化” 管理,一键报警、视频监控全覆盖,三年来零重大安全事故,获评县 “平安校园示范校”。当技术与教育真正 “共生”,这方校园里绘就的,便是更具活力与温度的教育图景。
如今的金寨县志成中学,在县委县政府与海亮教育的合力托举下,已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发展的平台、家长认可的学校。正如校长王振华所说,志坚行远的底气,源于每一节扎实的课堂、每一场走心的活动、每一次家校的携手,这所承载着金寨教育希望的老区学校,正以海亮智慧为翼,以 “皖西特色名校” 为目标,迈向更加辽阔的教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