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由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两院联合主办、北研科转(杭州)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期人工智能特训营,在浙江省杭州市完成第二次融合课讲授并顺利结业。
二期特训营包含两次融合课环节。第一次融合课于9月26日在温州市数安港开场,由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温州市数据局、温州市经信局、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中国(温州)数安港等联合主办,由北研科转(杭州)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名远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温州千行智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第十届浙江省科协党组成员、秘书长谢牧人,温州市瓯海区数安港管理服务中心党组书记戴笑飞等领导出席。本次融合课由六家学员企业围绕“人工智能场景勘测与培育”主题进行分享。
浙江迈利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邹青青,就“AI+服装”场景,对利用AI技术统合钮扣与服装一体设计、建构AI平台统筹钮扣市场供给端与需求方,阐述了具体思路和方案设计。
湖南中泰智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可,就“AI+教育”场景,将原AI应用战略升级为“教育底层AI数据+教育AI应用”双支柱战略,计划打造成为中国领先流的教育数据生产和应用的AI工具赋能平台。
温州和平国际医院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薛妍,就“AI+医疗”场景,提出了利用多年沉淀的行业数据训练医美个性化需求模型,进而建构AI平台以对接医美供给方与消费者的行业解决方案。
湖南九九智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黎明,经过特训营的学习,明确了以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公司战略升级的发展方向,就“AI+环保”场景,计划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工业过程的全程参数优化与环保控制,推动钢铁、焦化、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实现从源头减排到末端治理的全链条智能化升级。
杭州阿土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斌,就“AI+建设”场景,针对当前传统招投标行业深陷信息孤岛与效率困境,设计了AI驱动的智能商机系统。阿土云商机洞察SaaS系统通过AI技术对全国10,000+个招投标网站进行全天候7×24小时实时监测并获取有效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AI算法进行供求双方的精准匹配,并根据招标要求和企业能力库自动生成投标文书。
第一次融合课上,六位企业家学员的精彩分享,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和逻辑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场景中的巨大应用价值,显示出人工智能的主要发展方向应该是场景勘测和行业模型培育。温州的首次融合课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场企业家学员提问、讨论积极,参加融合课的温州政府部门对融合课的内容、主题和取得的效果皆表肯定。
第二次融合课以“人工智能场景勘测与技术研发”为双主题。其中,技术研发主题为本次新增,由北大新型科研/科转体系的三位资深技术专家主讲。
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智慧能源实验室副主任、工学博士后陈刚,以其在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 工业运筹优化算法及工业软硬件研发等领域的深厚专业知识与丰富实践经验,为学员们讲授人工智能技术在能碳管控与零碳园区建设中的大规模应用。
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杭州启维人工智能编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思榕,详细讲述了编译器这一底层技术对支撑巨量数据计算的核心价值,并介绍启维人工智能编译器是国内唯一能够平替美国SAS软件的编译器,对中国AI产业发展具备重大的战略价值。
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 AIGC 设计实验室主任、杭州魔方智绘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杭州市C类领军人才张伟,以数据融合驱动的品牌包装智能设计项目作为案例教学,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包装产业中的应用路径和成果。三位专家老师的分享,既展现了北京大学在人工智能底层技术领域的深厚底蕴和丰富成果,也指明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方向在于“人工智能+产业场景”。
本次融合课的场景勘测主题由两位企业家学员分享。浙江企零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海英、联合创始人郑铵冉根据前期特训课和融合课的学习体会,就多数企业普遍关心的纳税异常、管理漏洞、涉税违法、财务遗漏、业务内控等财税领域的核心问题,深度阐述企零忧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架构,和一站式解决上述财税问题的思路、方案与技术研发诉求。目前,企零忧经过多年技术和资金投入,已前期开发了“云税检”系统,准备人工智能CFO等产品,为进一步深度开发“AI+税务”模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随后,湖南聚优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吴名坚就“AI+传媒”场景作了融合课分享。湖南聚优数科针对多数企业“刚需”的价值对外展示、文化内部更新等场景中普遍存在的内容同质化、人力依赖度高、内容更新时滞长、价值传递效率低下等问题,基于北京大学新型科研体系提供的多模态大模型与检索增强生成(RAG)等核心技术,构建了数据到算法再到应用的三层核心架构,设计了“企业内容展示智能墙”这一核心产品。聚优数科与北研科转一道,以该产品为切入口,深度开拓企业内容空间智能交互新赛道,为企业在应对政府部门、投资人、客户、同行业等不同类群的接待中,提供能够及时交互的、有针对性的企业关键价值展示方案。
三位企业家学员的融合课主讲引起了现场其他学员的热烈讨论和提问,北研科转专家团队也对两家学员企业勘测出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相应的解决方案作了现场点评,并肯定了学员企业的学习成果和“人工智能+”方案。
在最后环节,二期特训营迎来结业式。在结业式上,北研科转与杭州跃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企管星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湖南聚优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湖南九九智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四家学员企业正式签署投资合作协议。
上述四家企业的创始团队经过二期特训营的学习,快速提高认知、迅速补齐知识,根据自身在原先行业中的多年探索和积累,分别就“AI+无人机安全降落”、“AI+企业筛选与培育”、“AI+企业内容智能交互”、“AI+节能减碳降污”等核心场景,提出了开发人工智能行业模型的具体方案。这标志着以“人工智能场景勘测与技术研发”为主题的二期特训营取得了预期效果,除了上述四家优质企业之外,还有部分学员企业正在与北研科转团队密切对接。
随后,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方赟、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院长许云霄、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院长助理李卯,为完成二期特训营全部课程学习的企业家学员隆重颁发了结业证书。
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等北大新型科研机构是发起、支持北研科转的股东院,结业证书是企业家学员们在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时勤于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具体见证。

至此,北大两院主导、北研科转承办的第二期人工智能特训营圆满结业,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标志着以北研科转为代表的北大新型科研/科转体系,走出了一条人工智能领域科研成果转化的新路径,这条新路径,不仅契合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和“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同时适应千行百业的人工智能转型诉求,也符合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内在方向。这条新路径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北研科转推动人工智能科研成果转化,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场景融合,尤其是与传统产业、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重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架构解决企业痛点和行业普遍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开发行业通用或垂类模型。北研科转始终紧扣产业场景推动人工智能科研成果转化,这是“思路新”。
二是北研科转依托自身和北大新型科研机构的多年探索和实践,已经打造出一条对企业的“筛选-培育-参股-融资-研发-业务-并购或上市”的全链条赋能路径。北研科转以北京大学科研院所的AI技术为依托,建设人工智能特训营、人工智能育苗基地、人工智能业务辅导伙伴、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生态拓展体系,布局人工智能育苗业务和行业模型联合研发业务的子公司,完成对优质人工智能行业模型项目的种子轮参股和天使轮投资,以股权投资为战略驱动力,推动人工智能科研成果转化。北研科转的目标在于培育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或上市公司并为此设计了全链条赋能机制,这是“模式新”。
三是北研科转始终坚持以企业诉求、市场需求为导向,来组织科研机构的资源匹配和技术研发,而非传统的由科研机构研发某个成果或产品往市场、往企业单向推广。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往往面临技术能力在科研端、市场需求在企业端、两端无法充分沟通并精准匹配的局面,这也是传统的科研转化路径面临的关键困境。北研科转以需求为主导组织技术研发,这是“方向新”。
2025年以来,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顶层设计方案、国务院的“人工智能+”行动计划皆已出台。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五五”规划的建议也已经明确,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五五”规划的主题和主要内容。而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以北研科转为代表的北大新型科研/科转体系探索出人工智能科研成果转化新路径,以“人工智能+产业场景”开发行业模型为主要思路,以培育人工智能独角兽或上市公司为主要目标,以市场需求反向组织技术研发为主要方向,必将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大战略作用。二期特训营结束后,北研科转将继续在全国各地高频次组织多期特训营,汇聚地方优质企业,重点挖掘高价值应用场景,快速培育AI创新企业,助力地方城市落实国家战略要求并建设区域人工智能发展高地和产业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