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全球源头到中国餐桌:一条看得见的品质链条
在展台上,一块新西兰牛排的跨国旅程在这里完整呈现。光明肉业以“THE SMART CHAIN全球食品集成分销平台”为核心,整合新西兰银蕨农场等海外优质资源,结合国内爱森猪肉基地的冷链体系,通过智能化屠宰分割与全程冷链运输,最终由上海梅林、联豪等品牌加工为午餐肉、牛排等终端产品,构建起“从牧场到餐桌”的透明供应链。

与此同时,一根甘蔗的“循环之旅”也正在悄然上演。光明糖业依托广西凤糖等生产基地,不仅打造出“菁活”植物活性水、玉棠控轻堂系列等高规格糖类产品,更将甘蔗渣创新转化为进博会展台使用的纸盘、餐具等环保衍生品,真正实现了“一根甘蔗吃干榨尽”的绿色循环理念。

而在远洋领域,光明旗下的水产集团已在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设立27家合资公司,形成覆盖大西洋、太平洋的捕捞网络。从深海捕捞、海外初加工,到依托全球食品集成分销平台运回国内,再经过精深加工进入商超、社区食堂等终端,一条鱼完成了“从渔场到市场”的高效旅程。
从展品到商品:一条打得通的流通链路
为了让进博展品更快走进市民生活,光明食品集团创新打造“展购一体”体验。在展区现场,光明商业供应链将EATALY系列意大利面、巧克力,以及韩国、马来西亚等近80款进口休闲食品引入展台,与第一食品自有品牌“一食当家”的临安非遗“团圆仁”、现烤蝴蝶酥等本土热门产品同台陈列。参观者现场品尝后,只需扫描“光明好选・进博专区”二维码,即可实现“边逛边买、一键到家”的便捷购物体验。


为了进一步拓宽流通链路、放大转化效能,光明乳业联合光明好选线上商城同步设立进博产品专区,消费者凭任意线上消费记录就能免费领取Dairyworks系列或Talbot Forest Cheese试吃装。这种“线上引流蓄客+线下体验转化”的联动模式,让进博展品通过数字化渠道快速触达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从产业到服务:一条走得远的融合之路
在社区服务领域,光明食品集团正从“卖产品”向“提供生活方案”深化转型。蔬菜集团通过“上蔬生活荟”创新模式,把来自江桥市场、西郊国际的全球直供食材直接送进小区,以“一手货源、一件起批”的方式,让优质农产品以更实惠的价格走进市民家庭。同时,通过食品安全检测和多元便民服务,把单纯的“卖菜”升级为覆盖采购、安全与体验的全方位生活服务。

更为深度的产融结合正在各个业务板块间展开。同属光明旗下的上花集团与光明城市厨房,从最初的门店陈列合作,逐步升级为“供应链支撑+商业链协同”的深度联动模式。上花集团将优质花卉产品及沉浸式场景布置带入光明城市厨房的展示空间,双方还通过共同分析消费需求、整合供应链资源与终端服务能力,实现了资源互补与双向赋能。

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崇明农场建立的“光明番茄智能农业专家”服务体系,通过引入智能设备与数据平台,构建起覆盖温室规划、生产管理与市场销售的全周期服务链。该体系已向宁波、山东等地的产业联盟输出核心技术,推动了区域农业标准化与品质提升。

光明国际围绕The Smart Chain “全球资源整合 一站式服务” 为核心,打造年度“品牌嘉年华”,整合全球多类优质食品资源,让新鲜直达餐桌,展现国际化的食品集团独特魅力与活力。

从参与者到共建者:光明食品的进博新征程
八年来,光明食品集团在进博会这个全球舞台上,完成了一次次角色升级,不仅展现了其日益成熟的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更彰显了一家食品企业的责任担当。通过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体系,光明让全球优质食品资源与中国消费市场实现了高效对接,让进博会的展品真正变成了市民餐桌上的商品。
如今,光明食品集团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打造共生共赢的食品产业生态。在这个生态中,既有"光明城市厨房"将安全优质的食材送达千家万户,也有"好德Alldays×HEYBRIGHT COFFEE"等创新业态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这些探索与实践,展现了一家食品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智慧与民生情怀。

从引进来到送上门,从参展商到共建者,光明食品集团用八年进博路,诠释了中国食品企业的成长与担当。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双轮驱动下,光明正在走出一条既符合国际视野又扎根中国大地的特色发展之路,为构建更加开放、共享的食品产业生态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