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GB 17761-2024)的正式实施,为电动自行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明确的政策动能。根据规定,今年11月30日后所有旧版国标(GB 17761-2018)电动车将全部禁止售卖,这不仅是产品规格的一次调整,更是对行业发展理念、技术路径与价值追求的深刻重塑。
在这场从“数量扩张”到“质量取胜”的转型中,“有车可卖”已不再是企业的终极目标,“有好车可卖”才彰显企业的真正实力。行业的竞争焦点,正从激烈的价格战转向以耐用性、安全性、可靠性为核心的品质竞争。深耕行业二十八载的绿源电动车,凭借其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深厚的技术积淀,率先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耐用”体系,不仅顺利通过了新国标的考验,更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生产制造:体系化、智能化铸就耐用基石
产品的耐用性,源自对每一个细节的极致追求。绿源电动车深知此道,将“耐用”理念贯穿于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
企业坚持与业内顶尖供应商合作,精选高强度、耐腐蚀的优质钢材作为车架材料,确保车辆在长期使用中结构稳固,不变形、不断裂。对于塑料部件,绿源采用抗老化、阻燃的工程塑料,有效延缓材质老化,保持车身外观长久如新,抵御日常使用中的磨损与侵蚀。
在生产线上,绿源大力引进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以焊接工序为例,广泛应用的机器人自动焊接系统,以其稳定性和精确度远超人工操作,确保了焊接的熔深、强度和一致性,从而极大降低了虚焊、漏焊等质量隐患,构筑起车架高精度、高强度的牢固基础。

每一辆下线的电动车都要经过严格的多道质量检测,包括路试、防水测试、电气性能测试等,确保每一辆车都达到高品质、耐用的标准。
技术创新:核心科技,引领耐用潮流
如果说坚实的制造是“耐用”的基石,那么持续的技术创新则是其不断前行的动力。绿源的“耐用”体系,建立在一系列自主攻关、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之上。

电机作为电动车的“心脏”,其性能和寿命直接关系到整车的耐用性。绿源独创的液冷电机技术,将高效绝缘冷却液注入电机核心,结合IPX8最高等级密封标准,形成了高效的内部散热系统。可使电机工作温升大幅降低超过38%,有效解决了高温导致的电机效率衰减、退磁、锈蚀等问题。基于对这一技术的自信,绿源在行业内率先推出“电机10年超长质保”,推动了电动车从“短期消耗品”向“长期耐用资产”的转变。
针对传统铅酸电池在极端温度下性能下降、寿命缩短的问题,绿源自主研发了数字化电池养护系统。该系统能智能感知环境温度,冬季自动激活充电加热功能,保障电池续航;夏季实时监控并调节充电电压与电流,防止过充和电池鼓包。这一技术使得绿源能够为铅酸电池提供长达3年的质保,极大提升了用户的用电安全和便捷性。
在安全性能方面,绿源同样不遗余力。其采用的高强度车架与耐磨陶瓷刹车组合,特别是陶瓷刹车片,磨损率极低,使用寿命可达普通鼓刹的五倍以上,为骑行者提供了持久稳定的制动保障。
新国标产品:高质量时代的答卷
绿源电动车作为行业首批获得新国标(GB 17761-2024)产品认证的企业,在新国标执行前夕就率先推出了卡乐、NEO、X三大系列的国标新品,开启了引领国标新时代的征程。未来,绿源还将推出超过40款新国标车型,覆盖多个系列,精准匹配校园通勤、社交展示、品质出行、家庭实用等主流用户场景,并广泛应用新材料与新工艺。

“一部车,骑10年”。这句朴素而有力的承诺,不仅是绿源“耐用”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其对新国标精神——通过高标准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刻理解和践行。新国标不是创新的枷锁,而是产业升级的催化剂。绿源凭借其在“耐用”领域的深厚积累、严苛标准和清晰战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主动。
中国电动两轮车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以绿源为代表的企业,正以新国标为契机,将竞争维度从单一的性能参数、价格比拼,全面提升至包含耐用性、安全性、智能化在内的综合品质竞赛。它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只有将产品做得足够扎实、足够耐用,才能真正经得起市场和时间的双重考验,让“中国制造”的电动车成为高品质、可信赖的全球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