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热搜作为社会热点的一种呈现形态,已经成为网络生态空间中重要的媒介与平台。同时,也是连接社会事件与网民的媒介,更是网民、媒体、政府部门、其他社会主体就社会事件讨论的平台。针对近期暴雨、地震等突发应急事件,文化娱乐方面演唱会盛行等趋势,微博热搜呈现出一些特征,受到广泛关注。针对社会热点与网络舆论,微博热搜如何更加准确反应社会现实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作为网络平台,热搜的基本模式、传播结构与网民、媒体及政府部门都存在紧密联系。面对网络信息生态治理的现实需求,微博热搜应该建立多元共享、高效协同的信息处理机制。
从微博热搜的生成与传播机制看,热搜作为立足于社交属性的网络平台,并未离开其社交性,关于社会热点事件的信息汇聚、网民讨论是微博热搜产生的信息基础。在热搜机制中包括了热搜关键词与热搜话题两种形式,热搜关键词由广大网民结合自身的信息需求进行搜索而产生,而热搜话题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由话题主持人引导产生。但二者背后都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基础设施,即“热搜算法”,其独特之处在于综合搜索量、发博量、阅读量和互动量等指标,建立搜索、讨论、传播三大热度模型,通过实时计算综合热度进行排序,进而形成热搜榜单。结合《微博热搜趋势报告》的数据解读,微博热搜的内容构成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社会热点、二是文化娱乐、三是垂直行业。这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趋势的传播主体从根源上看,并不是微博热搜在进行内容生产与分发。准确地讲,微博热搜只是信息资讯的集聚与传播平台,从传播结构上热搜榜单并不是主体,只是一种媒介、平台为网民、媒体、政府等社会主体就社会热点的讨论建构一种中介化或媒介化的空间,但其却反映了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程度和舆论发展趋势。
因此,微博热搜不仅是社会情绪的晴雨表,更应该成为社会价值的参照系。微博热搜包含的主题、热榜、话题等内容丰富,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娱乐等等,涉及到社会的各个系统与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在这一信息海量、观点丰富、交往复杂的网络场域中获得准确、权威、有价值、有用处的信息至关重要,因此微博热搜不单纯反应社会情绪,更应该传递具有公共性的社会价值。从这个意义上看,微博本质而言是信息承载、汇聚、传播的平台,其并未生产与发布关于社会事件的报道,热搜只是将对于社会事件的讨论进行平台化呈现。通过社会事件来满足网民多样信息需求、引导网民正确价值观念,更为关键的是需要主流媒体、政府职能部门、网络用户以及微博平台具备更加自主的能力,进而形成协同配合的信息处理机制,让微博热搜成为网络空间完善、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良好信息生态系统。
首先,微博平台要完善热搜管理能力。通过把关、筛选、鉴别、过滤等形成“价值导向+算法运行”互相结合的热搜机制,一方面基于日常社会热点形成常态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基于突发应急事件形成应急处置模式,从日常热搜与应急热搜两个维度进行传播模型的建构。同时在内容特征上呈现“真实而向善”的社会热点、“理性而适度”的文化娱乐、“专业而广泛”的垂直行业,形成正确引导、摒弃低俗、传播知识的平台氛围。
其次,主流媒体要健全应急反应能力。针对社会热点事件,进一步健全应急处置、即时关注、信息发布、权威解读等机制,热搜关键词中提供官方权威信息、热搜话题中引导正确导向,尝试与微博平台形成协同联动的“内容+传播”机制,通过即时内容生产、正确舆论导向与给公共价值传播,推进社会热点事件本身的正向传播,提供更多网友喜闻乐见、接地气、更真实的有竞争性的好内容。为网络用户答疑解惑、为社会治理出谋划策、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再次,相关部门要强化协调联动能力。在官方政策解读、具体行动计划、专业动员与协同配合方面发挥主体责任,比如面对暴雨、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新冠肺炎疫情等流行疾病的情况下,调动公安、治安、应急、自然资源、卫生健康、教育、行业专家等多部门多主体进行联合处置,在社会范围内向网民积极传达有效的信息、执行高效的行动。
最后,网络用户要提高信息处置能力。面对社会热点、文化娱乐以及自身信息需求,用户应该从网络媒介素养的角度提高信息辨别与分析能力,正确处理知识学习与娱乐追星的关系,提升信息传播能力,避免因过度、偏激的话题讨论造成舆论偏向,为网络空间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设性意见。
(作者黄楚新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数字媒体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