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意义在于人民,改革的动力来自于人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讲求科学方法,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改革的最终目的是顺应人民群众期待,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广大党员干部作为推进改革的主力军,作为党和群众之间联系的纽带,要处理好改革与群众之间的关系,用科学的方式方法让群众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
要彻底摸透群众的想法,顺应群众期待去“改”。改革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以顺应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改革前必须倾听基层的声音,摸透群众真实的想法,以确保改革的可实施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改善,这正是我们党在推动改革中顺应群众期待的表现。当前,新时代有新矛盾、新问题,我们应当做好基层的系统性调研,从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中发掘新目标、新方向,在基层的“不解”和群众的“疑惑”中找到社会关切点,从人民利益出发去谋划和推进改革,让人民真正从改革中获得利益,让人民获得更多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公平正义。
要真正站在群众的角度,在“改”中实现最优解。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大民生事项。2021年,福建省三明市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切入点,市、县、乡、村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实现了患者、医生、医院、医保基金等多方共赢,成为全国医改的“样板”。服务于人民的改革,即是最优的改革。三明市“医改”从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出发,牢牢抓住生命健康这一民生底线,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放心看病,找出了改革的“最大公约数”。
要注重平衡改革与群众的关系,“改”出新与旧的有机融合。改革并非是“一刀切”,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广大党员干部要着重提升自己的创新变革能力,抓住新旧问题的共性,让老本领积极转化成应对新挑战的新能力,平衡好新旧事物的关系。上世纪80年代,常熟市碧溪镇农民率先发展集体所有制性质的乡镇企业,探索以工补农、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碧溪之路”成为全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典型和“苏南模式”的重要源头。40年后的今天,“新碧溪之路”与时俱进,实现了从农业集镇向工业重镇再到临港强镇的蝶变。平衡好改革与群众的关系,要让改革既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又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改革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群体的特性、诉求,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对待个人利害得失,为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强大合力,“反哺”出一条越走越宽、越走越新的改革之路。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农业农村局张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