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由财新传媒主办的“亚洲愿景论坛2025:变局时代的亚洲机遇”在新加坡隆重举办。世纪互联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陈升作为中国数据中心与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的重要代表受邀出席盛会,并在论坛开幕前受到新加坡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的接见。在“AI基础设施与算力生态”主题论坛,陈升与来自清华大学、新加坡工程院、安谋科技、九章云极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讨亚洲在人工智能浪潮下的发展路径与战略机遇。
【会见高层:共话数字未来,推动区域合作】
论坛开幕前,新加坡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会见了陈升等中外企业家代表,双方就人工智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及亚太区域合作等议题进行了交流。陈升介绍了世纪互联近三十年在中国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的深耕成果,并表达了与新加坡及亚洲市场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意愿。颜金勇肯定了世纪互联在推动绿色算力和AI原生基础设施方面的探索,并表示新加坡期待更多科技创新企业在区域数字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新加坡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会见陈升等企业家)
【阐述愿景:倡导AI原生基础设施,提出亚洲算力新愿景】
在“AI基础设施与算力生态”主题论坛中,陈升首先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切入:“作为从1996年拨号上网时代起步的行业老兵,我们见证了从Web computing到Cloud Computing,再到AI Computing的三代基础设施演进。”他指出,当前行业对AI基础设施的认知需要突破传统框架。AI基础设施不等同于AI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Know-How”的工程问题,而AI基础设施是“Know-Who”的系统命题,需要为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构建家园。
(“亚洲愿景论坛2025:变局时代的亚洲机遇”专题讨论:AI基础设施与算力生态)
这一认知转变带来全新的架构要求。陈升阐释道:“这个智能家园既要支持集中训练,也要支持分布式推理;既要解决计算问题,也要解决Agent身份认证、永久记忆存储和新型通信协议等挑战。最终要实现从数十万GPU的超级互联,到数百万人与Agent的超级互联。”
(世纪互联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陈升在“亚洲愿景论坛2025:变局时代的亚洲机遇”专题论坛上发言)
基于这一框架,陈升提出了亚洲AI发展的差异化路径:
第一,算力架构需要多元化发展。陈升强调:“亚洲不应简单复制美国模式。我们拥有全球最多的人口和最快的数字化进程,这为边缘计算和分布式架构提供了独特优势。”行业不仅需要推进芯片和机器学习模型的创新,更应重视推理侧需求增长和边缘计算节点的部署。他特别指出,从训练到推理的转变是亚洲的重要机遇,需要构建更加分布式、贴近应用场景的算力架构。
第二,能源系统需要AI原生重构。陈升用详实的数据说明,AI驱动电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过去传统数据中心的单机柜能耗约为4kW,到云时代为8kW,而现在起步就是20kW,搭载了英伟达AI芯片的智算机柜能耗可达单机柜140kW,甚至600kW,并向兆瓦级迈进。“今天AI时代,每一个用电节点18个月内用电量翻一番是普遍现象。”他提出,亚洲国家应推进以固态变压器(SST)和功率半导体为核心的新型电网建设,实现能源系统的“摩尔定律化”,未雨绸缪才能捕捉AI工业化落地之后的机遇。
第三,需要建立跨区域协同与主权兼容的新机制。陈升倡议构建“一个亚洲一台计算机”的愿景——在尊重数字主权的前提下,实现跨地域算力共享与生态协作,支持多样文明和年轻人口结构下的AI原生发展。
这一系列思考不仅展现了世纪互联的技术积累,更体现了中国科技企业参与全球数字治理的智慧,为亚洲AI发展贡献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专家共鸣:亚洲需要走自己的AI发展道路】
多位与会专家见解与陈升观点不谋而合,共同勾勒出亚洲AI发展的独特路径。
清华大学教授、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魏少军强调,AI基础设施是主权的一部分,对社会的深层影响更甚于水、电、气等传统基础设施。他进一步指出,亚洲区域各国都应该探索独立的技术路线,而不是一味跟随美国。亚洲有亚洲人的传统文化,而GPU的技术路线是在美国文化中打磨出来的,目前跟随美国GPU的技术路线急需改变。“我们今天的所有大模型都绑定GPU技术路线,这对亚洲来说是致命问题,在中国或亚洲地区需要有新的计算架构出现,”他说。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南洋理工大学校长讲席教授文勇刚则指出,亚太区域内的数据中心约占全球市场的四分之一,而在算力需求侧则正在从训练向推理转变,亚洲的AI基础设施建设应抓住推理需求增长的机会。而在具体发展路径上,文勇刚认为软件、芯片架构、材料及生产工艺这三个维度中软件最为重要,他称软件还有13个数量级的提升空间,而芯片架构约有6个数量级的提升空间,材料及生产工艺有5个数量级的提升空间。
安谋科技(Arm China)首席执行官陈锋认为,亚洲各国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设AI基础设施,而不是盲目跟随美国扩大规模。他指出,AI芯片在能效等方面仍在不断迭代,而AI算力固定资本开支巨大、折旧较高,各国应量力而行。北京九章云极科技有限公司国际业务负责人徐江则认为,美国的芯片领先,而欧洲更注重AI发展相关法律建设,而亚洲应该在AI基础软件方面发力。
此次论坛上,陈升及各位嘉宾的观点为亚洲 AI 基础设施与算力生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世纪互联也将在未来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亚洲的数字经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