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传来,两位同学分享了他们的心路历程。
戴乐说:“回想几年来吃饭时、走路时、躺在床上时思考数学问题的自己,还是有点感慨。进入海高之后,在教练们的系统指导下,我慢慢了解了领军计划,锻炼了思维,坚定了信念。”
张栗则表示:“这份荣誉是对过往努力的肯定。感谢母校营造的学术氛围,更感谢‘斌槟有明’教练团队,在我迷茫时为我指明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戴乐目前就读高二,而张栗仅是初三学生,两位少年为何能在海亮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通道?
专注与系统训练创造“加速度”
在日常生活中,戴乐展现了高度的专注与持久的探索热情。他对感兴趣的事物,能投入大量时间进行深度钻研。
戴乐的母亲回忆,戴乐从小做事情就非常投入,“玩乐高可以坐一整天,练钢琴时常常一练就是几个小时”。这种对事物的深度专注力,为他日后沉浸于数学世界打下了坚实基础。

更为关键的是,当戴乐在初中展现出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后,海亮的贯通培养机制为他提供了稳定而持续的成长通道。进入初三,他得以系统地跟随“斌槟有明”教练团队学习竞赛知识。面对起步相对较晚的挑战,戴乐展现了惊人的毅力。学校也为他创造了安心、专注的备考环境,支持他心无旁骛地追逐目标。
“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文化课成绩和自学能力也非常突出”,这是赵斌与徐节槟两位竞赛教练对他的一致评价。在系统进行竞赛学习之前,戴乐已经自行查找资料、购买书籍学习更高年级的数学课程。三年来,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他逐渐发现自己对于大学数学更感兴趣,由赵斌教练主讲的大学数学相关课程为他打开了全新的知识视野,也促使他坚定参加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考试,最终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因材施教方案下的持续探索
与戴乐的“专注深耕”不同,目前初三的张栗成长轨迹更显“个性跃动”。自小学他便展现出对数学的“跳跃式”探索热情,并表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来到海亮后,学校充分尊重并支持他的学习节奏,允许他从初中数科班直接升入高中英才班,并为他提前开放高等数学等更深度的领域,让他的求知欲成为进步的最大内驱力。

“在培养过程中我们首先关注学生个人的兴趣。”赵斌表示,“张栗是一个天赋很高的孩子,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护并引导这份热爱。”
对于这类思维活跃的学生,学校并不是简单地灌输更多知识,而是让他在保持兴趣的同时,系统性地构建数学知识体系。这种打破常规的安排,确保了他对知识的探索欲得到充分满足,更让他的能力在持续挑战中不断精进。在海亮,他不再是“超前学习”的个体,而是融入了一个能够匹配其学习节奏的集体。
尽管年龄偏小,张栗却有着出色的学习规划能力。“他总能认真消化老师讲授的每一份讲义,面对难题从不轻易退缩,展现出难得的钻研精神,”徐节槟这样评价。
“孩子在海亮学习数学很快乐。”张栗母亲的一句话,道出了家长最真挚的认可。
多元路径,同一份卓越
从戴乐的专注坚持到张栗的个性探索,两位学子看似迥异的成长轨迹,恰是海亮高级中学“一体、两翼、多通道”培养模式的生动诠释。该体系以国家课程为“一体”,筑牢学生全面发展的根基;以学科创新思维课程与数理拓展课程为“两翼”,为不同特质的学子提供精准支撑;更通过多元通道,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培养。
在这里,戴乐式的“深度钻研”与张栗式的“个性探索”都能找到最适合的成长之路。海亮教育通过小初高一体化贯通培养等机制,让热爱与坚持成为衡量成功的真正标尺。

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是清华大学近年来重点推出的特殊招生项目,每年面向全球选拔不超过100名优秀中学生,录取至清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八年制),并依托清华大学求真书院进行培养。该项目最大特点是打破传统升学壁垒,允许通过选拔的学生跳过高考,直接进入清华大学学习。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