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大原副主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王永昌,杭州市余杭区政协党组书记、副区长梅建胜出席论坛并致辞。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水利部原副部长陆桂华,浙江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王建满,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杨经绥,中国科学院院士、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何满潮出席论坛。

梅建胜在致辞中表示,余杭区作为人工智能发展高地,已形成包括安全物联网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下一步将把人工智能作为余杭数字经济二次攀峰的核心引擎,推动安全物联网等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王永昌在致辞中提出,积极拥抱“人机共创的智能体新时代”,万物互联是智能体时代的基石。他呼吁企业家以“仁义礼智信”的人文精神赋能新科技,共建产业生态,引领技术未来。
在特邀报告环节,何满潮院士发表了题为《NPR超材料特性及城市高楼安全韧性提升》的报告。同济大学副校长石振明主持该环节。
签约仪式环节,未来科技城管委会和余杭区发展和改革局分别组织了“安全物联网产业生态共建伙伴签约仪式”和“安全智能物联场景创新伙伴签约仪式”,杭州鲁尔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杭州余杭大数据经营公司、珞微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签约,共同推动从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的产业链协同创新。
主旨报告环节,河海大学教授朱跃龙、水利部信息中心水文情报预报中心副主任胡健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朱伟、东南大学教授倪振华、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庞海峰分别作了前沿报告,从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字孪生水利、水文情报预报现代化、智慧技术赋能基础设施安全韧性、光电集成技术与芯片、韧性城市建设等多维度探讨了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
生态企业分享环节,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宏祥介绍了交通与水利行业的市场机会及解决方案;杭州叙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国庆聚焦于城市道路塌陷这一具体风险,重点介绍了其研发的道路塌陷深层探测装备“小安A7”;杭州鲁尔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辉认为,行业已迈入“传感器+AI大模型”驱动的3.0时代。通过构建多模态的智能传感器矩阵持续生产数据,形成高质量数据集,用以训练垂直领域大模型,从而打造出具备自主诊断、决策和迭代能力的智能体,实现从被动监测到主动防御的根本性转变。论坛现场展示的视觉形变仪、单光子、三维点云扫描仪、SSD智能体等系列创新产品,代表了安全物联网的创新方向。
生态圆桌会环节,由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协会秘书长龚竞主持,绍兴文理学院教授、工程地质与岩石力学专家伍法权,华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佩民,苏交科集团首席工程师黄俊,杭州鲁尔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阮建敏参与,围绕“AI赋能,生态协同:擘画安全物联网新蓝图”展开深入讨论。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安全物联网领域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有效推动了技术、资本、场景与政策的深度融合,为构建更安全、更智能、更具韧性的未来城市与产业体系注入了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