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国@上海杨浦2025年成果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2025年11月5日,“科创中国@上海杨浦2025年成果交流活动”在上海人民城市实践展示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杨浦区科学技术协会、上海技术交易所、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联合主办,汇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投资机构等多方代表,系统展示了杨浦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创新生态体系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与战略思考。
活动现场,杨浦区大学路科创街区运营单位InnoSpace相关负责人杨维佳女士以《让创新在街区自然生长——大学路从“网红路”到“科创街区”的实践探索》为主题,分享了大学路科创街区两年来的建设成效与模式创新,引发广泛关注。

两年深耕,打造“无界融合”的知识型创新社区
作为承载杨浦“四个百年”(百年工业、百年大学、百年红色工运、百年市政)深厚积淀的重要区域,大学路曾是一条充满咖啡香气与文艺气息的“网红街”。然而,在杨浦建设“新质秀带创新区”和打造全球科技策源新高地的战略引领下,这条1.5公里长的街道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从消费导向的网红地标,升级为集人才、技术、资本、文化于一体的“科创街区”。
杨维佳介绍,过去两年,大学路依托区域内超10所高校、密集的科研机构与高成长性企业资源,构建起“初创企业—龙头企业—高校院所”三位一体的共创生态网络。通过InnoSpace等孵化平台联动长三角、深圳乃至全球创新资源,而主题活动IPO路演日,累计链接180家科技企业,凝聚超2000人的科创社群,形成“街区即孵化器、生活即实验室”的独特氛围。
尤为突出的是,大学路打破传统“围城式”高校边界,真正实现课堂走向街头、技术融入生活。例如,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共建MeetU Lab,引导学生将社会创新课题落地街区;联合复旦管院开设“AI+职业转型”主题公开课,向公众开放前沿知识;携手小宇宙、爱回收等头部企业共创内容及创新应用场景,实现“产学研用”在街区尺度上的高效循环。

创新驱动,探索可复制、可持续的街区发展模式
大学路科创街区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基于一套系统化、可复制的发展逻辑。杨维佳指出,其核心在于三大支柱:一是产业生态,聚焦在线经济、AI、绿色能源等杨浦优势赛道,强化技术转化与企业成长支持;二是社区生态,通过步行街、知识艺术节、YEAHH PARK等1300余场文化活动,累计吸引上千万人次参与,有效激活街区活力;三是人文生活方式,以咖啡馆、书店、共享空间为载体,营造“以人为本”的创新友好环境。
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区域创新浓度,更催生了实实在在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目前,大学路已形成“高校出成果—街区做验证—市场接订单—资本助成长”的闭环链条,成为杨浦“概念验证+技术券商”服务体系的重要落地场景,有力支撑了“科创中国”创新驱动示范区建设。
面向未来,打造中国科创街区新名片
展望未来,大学路科创街区将持续深化“无界融合”理念,推动创新生态从物理空间的集聚迈向制度与文化的深度融合。2026年起,街区将系统强化“科创+知识+生活”的复合功能,依托江湾体育场等历史载体,打造集科技体验、社群互动与城市文化于一体的新场景;同时积极探索AI赋能公共空间、绿色低碳社区建设等前沿方向,推动创新真正融入日常。
杨维佳强调:“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塑造一条特色街道,更是构建一个可复制、可持续的知识型社区发展模型。”未来,大学路将努力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街区标杆,为“科创中国”贡献来自杨浦的基层智慧与实践样本。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