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深耕之下,暖哇科技持续洞察行业痛点,并以不断的技术突破构建起覆盖承保与理赔全流程的AI解决方案,形成了由“知识飞轮+数据飞轮”双驱动的核心竞争力。依托“AI+专识+多智能体”的技术架构,公司着力解决传统业务长期面临的效率与风险瓶颈,重新定义了AI在保险场景中的落地方式。随着其累计处理承保与理赔案件超过2亿例(截至2025年6月30日数据),这一技术路径和发展模式也使暖哇科技在整个保险科技行业中具备了显著的研究和分析价值。
重构保险AI底层逻辑:知识与数据双飞轮引擎
保险行业知识门槛高、规则复杂,流程长期依赖人工参与。为突破人力成本高、智能化水平受限等瓶颈,暖哇科技从业务本质出发,构建了“知识飞轮”与“数据飞轮”协同驱动的技术体系,使AI能够真正“理解业务、具备判断力”。这一体系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形成了公司区别于同行的关键壁垒。
目前,暖哇科技已构建起国内最大的专识库之一,包含380万多个概念型专识和5000个决策型专识,并在医疗领域实现了从诊断、治疗到机构信息的结构化联动。基于这一底层优势,可将保险与医学知识转化为模型可理解的语义形式,使AI具备类似专家的推理能力。例如,在理赔场景中,通过拆解“既往症”等复杂概念,AI不仅能精准识别潜在风险点,还能结合核保、核赔专家经验生成可计算、可推理的知识模块,使自动化审核更加稳定、准确。目前,暖哇科技全自动化审核率已达98%。
然而,仅靠累积的知识并不足以支撑AI的真正落地。暖哇科技致力于打造能够自我迭代、持续进化的智能系统。因此,经过多轮打磨,确立了以数据飞轮持续优化知识内容与结构的技术路径。例如,错案理解 Agent可以对每个错案进行推理分析,自动生成错误类型、优化建议和推理路径,从而完善知识体系。通过这一机制,模型能更好地理解错案背后的逻辑,优化审核规则和专识内容,持续提升理赔的自动化与准确率。在双飞轮的共同驱动下,暖哇科技实现了AI能力从“理解业务”到“判断准确”的跨越,并已获得多家头部险企的广泛认可。
突破承保与理赔痛点:多智能体重塑流程边界
依托双飞轮引擎的底座,暖哇科技围绕承保与理赔两大核心流程进一步构建了多智能体协同体系,覆盖所有健康险类型,让原本高度依赖人工的传统业务真正迈向“AI驱动”。
以理赔为例,作为保险服务体验的关键环节,传统流程普遍面临人力成本高、处理周期长、赔付率难以有效控制等痛点。针对这些难题,暖哇科技推出了“罗布泊”AI理赔产品,通过多智能体架构将条款拆解、事件整理、核赔、核责、风控等能力模块化,实现全流程的自动化审核。
在实际应用中,这种协同架构能够显著提升理赔效率。在实际应用中,这种协同架构能够显著提升健康险理赔效率。例如,在某疾病住院治疗案件中,客户提交了数十页住院病历、检查报告及费用明细,涉及药品费、治疗费、护理费等多项费用补偿请求。系统首先自动完成多保单信息的采集与汇总,其后由不同智能体分别提取关键医疗数据、判断各项费用的承保范围、核验诊疗项目的合理性,并对可赔付金额进行精确计算。整个理赔审核流程实现全程自动化,全流程无需人工介入。
为了确保审核结果的可靠性,暖哇科技还依托自研的“天鉴”智能风控系统,引入多源数据和风险特征模型,对异常医疗、夸大损失、重复理赔等潜在风险进行自动识别,大幅降低人工调查成本,提高案件判断的准确性。
AI成为保险业新基建:技术创新推动普惠生态
行业研究显示,2019年至2022年我国保险业科技投入从276.4亿元增长至451.3亿元,年复合增速接近18%,反映出险企对数智化转型的迫切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暖哇科技与险企的合作加速了AI能力在产品、运营和风控等环节的深入落地。
考虑到行业规模差异和需求分化,公司采用“标准化+定制化”并行策略,帮助不同类型的险企找到适合自身的数智化路径。同时,AI技术也在推动新的保险供给模式。例如,已有多家主要险企在与暖哇科技合作期间推出十多款带病人群保险产品,明显增强了险企的产品创新能力。
目前,暖哇科技已服务99家险企,包括2024年保费收入前十的八家。在这一过程中,公司逐渐从技术服务商走向生态共建者。随着更多险企借助AI实现智能化升级,一个更高效、更精准、更普惠的保险生态正加速形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活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