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技术的迭代发展,正推动人工智能应用从解决特定领域任务的“工具”,迈向深入理解人类意图并自主执行任务的“全能助手”,以通用Agent为典型代表的智能体应用的快速落地,进一步推动了市场对大模型新技术和新应用发展的需求升级,为智能芯片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机遇。根据IDC数据,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算力市场规模约为190亿美元,2025年将达到259亿美元,同比增长36.2%,2028年将达到552亿美元,呈现强劲的增长态势。
在人工智能算力市场高速增长的产业背景下,社会对智能化应用的高涨热情驱动着大模型技术创新,迫切需要智能芯片和软件平台技术的加速升级,积极加快技术革新和产品能力布局。
日前,智能芯片领域全球知名的新兴公司寒武纪发布公告称,近日已收到证监会批复,同意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该批复有效期为12个月。
早在2025年7月18日,寒武纪便对定增预案进行了调整。根据其披露的《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修订稿)》显示,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9.85亿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拟投资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项目、面向大模型的软件平台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自设立以来,寒武纪始终从事人工智能芯片的产品研发与设计,通过不断技术创新保持在业内的竞争优势。当前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寒武纪只有持续推动技术和产品的迭代优化以适应市场需求,才能保持公司现有的市场地位和核心竞争优势。在大模型技术革新的背景下,智能计算需求继续增长。面对大模型技术革新带来的产业变革,寒武纪将凭借在云端产品线的技术和市场竞争优势,实现技术创新升级,推动芯片产品向大模型及行业垂直领域延伸,同时探索新兴场景的算力需求,挖掘增量市场潜力。
此前寒武纪表示,在充分分析大模型技术趋势、市场需求和同领域企业技术布局的基础上,为本次募投项目制定了明确的研发目标,将从智能芯片的硬件和软件平台两个维度,持续强化公司面向大模型技术与应用需求的技术领先性。在智能芯片的硬件维度,通过“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项目”的实施,拟开展面向大模型的智能处理器技术创新突破,研发覆盖不同类型大模型任务场景的系列化芯片方案,包括面向大模型训练的芯片、面向大语言模型推理的芯片、面向多模态推理的芯片以及面向大模型需求的互联协议与交换芯片;拟建设先进封装技术平台,灵活高效地支撑不同场景下差异化产品的封装,增强智能算力硬件产品对未来大模型技术发展新需求的适应性。在智能芯片的软件平台维度,通过“面向大模型的软件平台项目”的实施,基于公司智能芯片的硬件架构特点,在高并行度、高计算效率、高存储效率等大模型技术重点需求领域,开展相应的优化策略、软件算法以及软件工具等创新研究;建设面向大模型的软件平台,平台将涵盖灵活编译系统、训练平台以及推理平台三大功能模块,以提升公司智能芯片的易用性和适应性,支撑服务从大模型的算法开发到应用部署的全业务流程。
据了解,目前寒武纪产品规模应用于大模型算法公司、服务器厂商、人工智能应用公司,可支持云端场景下的视觉(图像和视频的智能处理)、语音处理(语音识别与合成)、自然语言处理以及推荐系统等多样化的人工智能任务,高效支持视觉、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多模态人工智能任务,辐射云计算、能源、教育、金融、电信、医疗、互联网等行业的智能化升级。
未来寒武纪将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深耕行业客户。除了为传统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持续提供算力支持外,公司也将全面开展大模型的适配优化工作,帮助客户实现大模型在实际业务场景中的落地应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